黨建園地
國家規劃
首頁  -  黨建園地  -  正文
【十九大學習心得】聆聽習總書記十九大報告心得體會

發布時間:2018-07-03 浏覽量:



     今天懷着激動的心情在6774澳门永利大會議室和全院黨員同志們一起聆聽了習總書記十九大報告,期間我始終和屏幕裡會場的同志們一起鼓掌,我覺得習總書記的報告鼓舞了我,我相信也鼓舞了許多生态環境領域的教學科研工作者。
     “前景十分光明,挑戰十分嚴峻”,習總書記提到我國的GDP在過去5年從50多萬億元增長到現在的80多萬億元,改革在全面發力,十九大報告分析了我們在意識形态領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互聯網,體育,文化自信,中華文化影響力,中西部農村教育,就業狀況改善,生态文明建設,從嚴治黨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尤其是在生态文明建設方面,用的形容詞是“成效顯著”,對十八大以來的生态文明建設工作給予了高度的評價。隻有在從嚴治黨方面給了更高的評價,用詞是“成效卓著”。
     确實,在過去的5年,我們解決了許多過去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的大事。在生态文明建設方面,綠色發展的觀念更加深入人心,忽視環境問題的狀況得到了明顯改變,環境監管體系、主體功能區、全面節約資源等方面的工作有明顯成效,我國的能源消耗強度明顯下降,環境狀況得到了明顯改善,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生态環境領域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發展貢獻環境領域的中國智慧和中國經驗。
     “前景十分光明,挑戰十分嚴峻”,目前的嚴峻挑戰包括發展不平衡,發展成效轉化不明顯,創新能力不足,生态環境保護任重道遠,生态文明水平仍然需要提高,依法治國仍需加強建設,意識形态領域鬥争仍然十分複雜,黨的建設存在薄弱環節等。
       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們已經進入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味着中國人民要從站起來、富起來變成強起來。當前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各種需求(社會、政治、文化、生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其中,習總書記專門說了一句,人民群衆對于環境方面的需求是日益增長的。在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句話裡面,增加了“美麗”這個詞,這意味着生态文明建設方面任務将更重,不能有享樂、消極、回避矛盾的心态。
    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黨的奮鬥目标,依靠人民群衆,突破固化利益,采用創新、協調、綠色、開發、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把握意識形态領域的主導權,實現共同富裕,長治久安。這對我們生态環境領域的教學科研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需要深刻認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體系對于我國生态環境事業的現實意義,觀察、分析、解讀新時代的環境課題。“實際沒有止境,理論創新沒有止境”,世界每時每刻都在變化,中國的環境問題也每時每刻都在變化,我們應該清晰把握我國生态文明建設事業的脈絡和走向,進行不斷地理論和實踐創新,從生态環境角度把握意識形态領域主導權,強化四個自信,更好地實現我國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實現國家永續發展,也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貢獻。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習總書記指出,從2017到2020年,即未來三年是小康社會全面提高的戰略時期,其中,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抓重點,補短闆,強弱項”,開展污染防治的攻堅戰,小康社會要經得起曆史檢驗。這意味着未來三年國家會加大在生态環境領域的投入,不論是在科研方面還是工程建設方面都會針對以往的短闆和弱項開展“攻堅戰”,說明作為生态環境領域的教學科研人員,應該更加努力地參與到污染防治工作中,清晰分析生态環境領域的哪些問題是重點,是短闆,是弱項,從綠色生産創新、污染治理工程技術革新、能源結構調整、綠色生活方式轉變等方面參與生态文明建設攻堅戰。生态文明建設事業,應該與國家科技創新、農業發展、實體經濟發展、供給體系質量、先進制造、優化傳統行業等重要工作積極配合,相得益彰。
    十九大報告提出,為了建設美麗中國,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要求我們開展生态文明體制改革,在國家治理、社會經濟、人民生活習慣等層面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開發符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态“産品”,一是推行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複,綠色發展的戰略,支持發展創新綠色技術、節能環保産業、清潔生産行業、能源革命、反對奢侈浪費;二是着力解決突出的環境問題,比如空氣質量、水質安全、土壤、農業、城市和工業國體廢棄物等方面的突出問題,采用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全民參與的模式攻堅克難;三是開展生态保護重大工程;四是完善生态監管體制。生态環保事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生态環境領域無小事,要把人民群衆在生态環境方面的任何小事都要當做大事來辦,辦的更公平、更平衡、更充分,更有成效。
    同時,從全球氣候變化,一帶一路國家區域共性環境問題,國家安全問題等角度思考,我們應該走國際共赢的生态環境路線,既不容忍任何犧牲我國環境利益發展他國,也反對犧牲别國的環境利益發展我國,我們應該從生态環境事業的角度促進一帶一路國家團結,支持發展中國家,推進人類共同體的發展,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美麗世界。
    作為一名從事生态環境領域的教學科研工作的黨員,我應該強化自己的思想組織作風,服從中央權威,精神不懈怠,持續增強業務水平,學習工作本領,提高黨性修養,在教學工作中比以往更講政治紀律和規範,敢于擔當,實事求是,反對學術特權,反對個人主義,反對圈子文化和碼頭文化,反對學術腐敗和教學科研兩面派,持之以恒擁護反腐敗鬥争,自覺維護黨的團結。
    教學方面我應進一步提高師德師風,更重視教學實效和因材施教,注重教學過程和學生能力化考核,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并重,反對“一張考卷”的形式化教育。在科研方面,應該更加忘我地投入,志存高遠,刻苦努力,多出好的成果,既上的了書架又上的了貨架。産業服務方面,要與生态環境領域的重點、短闆、弱項問題結合,把學問做在實驗室和車間裡,通過企業合作研發帶動科研成果和教學質量提升。在不斷努力提高我課題組研發水平的同時,要善于開展國内外學術同行間的交流,銳意進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踏實做事,不謀私利。通過學、研、産等方面工作的立體統一起來,為國家培養生态文明建設事業需要的合格人才,為生态環境領域的科技創新貢獻智慧和力量,為環境工程學科的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堅定奮進。
    青年人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1990年出生的學生,在2050年是60歲,那時還沒有退休,那麼我們實現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中國夢,将在你們手上實現,希望環境工程專業的在校學生能夠自覺投身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潮流中,為國家的生态環境事業奮鬥終身。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