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1日上午,莫金漢教授于欣苑1棟409會議室作《空氣顆粒物-過濾纖維的界面作用力調控》學術講座。講座由徐新華教授主持,于靖華教授、王飛飛副教授、剛文傑副教授、鄧傑文老師以及學院部分研究生參與講座。
莫金漢教授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項目獲得者,曆任清華大學建築技術科學系講師、副教授、長聘副教授,現任深圳大學特聘教授,未來地下城市研究院地下空間環境與能源研究中心主任。主要從事受限空間空氣質量與節能方面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青、優青,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等項目30餘項,發表SCI論文100餘篇,出版學術著作4本,獲國際室内空氣質量科學院雅閣魯青年科學家獎、北京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中國環境科學學會青年科技獎等獎項,當選國際室内空氣科學院Fellow,擔任National ScienceOpen、Building Simulation等6個國際期刊副主編、領域主編或編委。
首先,莫金漢教授從空氣污染問題、健康中國2030、高質量空氣需求等方面切入,指出室内空氣淨化是落實“健康中國”戰略、保障芯片制造、保障深海、深地、深空戰略的必備環節。随後,莫金漢教授聚焦于行業,表示建築節能是實現碳中和的重點工作之一,通風淨化能耗約占公共建築能耗的15%,而傳統淨化技術阻力大,通風淨化能耗高是我國空氣淨化基本現狀,因此尋求高效、低阻的空氣淨化方法是突破瓶頸的關鍵。
莫金漢教授表示,室内空氣淨化工程同時實現淨化效率、能效和壽命三重提升的核心是高效的組分界面傳遞與分離,傳統的思路聚焦于提高材料的性能,但是“高級”材料也難以解決高效率、長壽命、低成本的工程實際需求。針對此問題,莫金漢教授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即繞開材料的限制,基于低成本材料,以傳熱傳質為核心,利用外力強化性能,倒逼材料的設計與制備,提出存在外力下的材料最優設計。基于這個思路,莫金漢教授介紹了具有靜電響應特性的纖維過濾技術,有效解決了傳統機械過濾中效率與阻力無法兼顧的問題。莫金漢教授進一步簡要介紹了研制的過濾性能增效裝置、靜電響應型的過濾纖維快速制備與性能等内容,展示了具有靜電響應特性的纖維過濾技術的應用效果。
最後,莫金漢教授展望了受限空間空氣質量與節能的未來研究方向,進一步開展在深空極地、建築人居、地下空間等海陸空所有駐人空間的人員健康和空間用能需求等方面的研究和調控。講座之後,莫金漢教授就學科交叉、濾網材料脫落清洗等問題與在場老師同學進行了深入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