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規劃
首頁  -  學術活動  -  正文
以智慧、能源高效和能源柔性的建築技術促進高密度城市碳中和的研究

發布時間:2023-10-30 浏覽量:

20231030日上午欣苑1409會議室,香港理工大學王盛衛教授為6774澳门永利師生作《以智慧、能源高效和能源柔性的建築技術促進高密度城市碳中和的研究》(Development of smart, energy-efficient and energy-flexible building technologies facilitating carbon neutrality in high-density cities)講座。徐新華教授、于靖華教授和王飛飛副教授參與講座。學院部分研究生參加講座。剛文傑副教授主持講座。

王盛衛教授,現為香港理工大學智慧能源研究院院長、建築能源與自動化講座教授、潘樂陶慈善基金智慧建築教授,美國采暖、制冷與空調工程師協會會士(ASHRAE Fellow),國際建築性能模拟協會(IBPSA)會士,英國皇家注冊設備工程師協會(CIBSE)會士,香港工程師學會(HKIE)會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海外傑青合作基金獲得者,是全球智慧建築、建築節能及能源柔性建築領域最富有成果的學者之一。王盛衛教授主持了衆多項研究項目和建築節能優化項目,獲工業界資助共計三千餘萬元,發表 SCI 期刊論文 330 餘篇。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ASHRAE 技術獎、校長研究獎及校長傑出成就獎等衆多榮譽。

首先,王盛衛教授介紹了在高密度城市中電力系統實現碳中和的常規途徑、關鍵問題、以及常規解決方案,并進一步提出一種新的更具成本效益的方法,即結合需求側能效、能源柔性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光效柔”方法。王盛衛教授指出,在高密度城市中直接實現碳中和既不切實際也不具有成本效益,實際的路線應當是在城市之外采用可再生資源,在城市之中的建築兼顧需求側能效和能源電力柔性。

其次,王盛衛教授分析了電力系統碳中和轉型的主要問題和挑戰,比較了常規電力系統和未來電力系統的主要區别,并介紹了未來新型電力系統“源網荷儲”的結構,即電源側儲能、電網側儲能和用戶側儲能的發展。王盛衛教授還介紹了高密度城市碳中和建築所需的主要技術和方案。主要包括經濟性的新建築能源柔性強化,經濟性的既有建築能源柔性強化,有效可靠的電網交互控制技術,建築能源靈活性和能源效率的協調,有效的激勵電價、機制或市場等。

最後,王盛衛教授簡要介紹了其研究團隊在能源柔性建築方面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建築能源柔性量化,智能電網緊急減載請求的建築空調系統響應控制,為智能電網提供頻率調節服務的建築環境性能增強型HVAC系統智慧控制,需求側參與的電網調頻、提供電網調頻服務空調系統的頻率擾動補償增強控制等多方面的工作。

講座後,在場的同學老師們就該研究及職業規劃等方面問題向王盛衛教授提問,并進行了交流。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