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态
熱愛海洋文明
保護環境,我們在路上

随着人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大家對環境的關注也與日俱增。我們的習總書記就多次在重要會議中指出:要加快推進生态文明建設。重視人和生态的和諧共處。而我們熟知的“海洋”,是地球這整個大的生态系統中十分重要的生态系統。在加快推進生态文明建設這一宏大版圖中,海洋生态文明的建設無疑是重中之重。那麼,什麼是海洋呢?
#1
海洋功能
一想到海洋,我們的腦海裡就會聯想到一系列畫面:海鷗,沙灘,沖浪...... 但海洋的價值遠不止于此。衆所周知,地球表面分屬為陸地和海洋。如以大地水準面為基準,陸地面積占地表總面積的29.2%;海洋面積占地表總面積的70.8%,海陸面積之比為2.5:1。就面積而言,就足以見證海洋的重要性。
首先,海洋裡的生物在維持全球生态系統的穩定這一過程也十分重要。簡單點,生物是自然界孕育的産物,而呼吸作用,便是連接自然界與生物的臍帶。
如果再具體點,就是下圖所蘊含的意思,即:
1)自然界中的能量是不平衡的,但是需要平衡;
2)自然界不但需要能量平衡,還需要盡快的實現平衡;
3)生物是自然界能量流動過程中的産物;
4)生物的存在利于自然界中能量分布相對均衡的實現;
5)自然界對能量平衡的需求驅動了生物的進化。
圖中的天平意味着平衡;綠色的碗代表着自然界;紅色的液體代表着能量,碗不平衡時,能量就會流動;能量的流動的根本原因是能量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不均衡;生物樹代表着自然界中的生物,樹會生長,意味生物會進化;生物樹的根在紅色的能量裡,意味着生物是自然界能量流動的産物,其存在也需要自然界中的能量;生物樹在天平的一側,意味着生物的存在是為了實現自然界中能量的平衡。

#2
海洋生态
海洋生态系統是海洋中由生物群落及其環境相互作用所構成的自然系統。廣義而言,全球海洋是一個大生态系,其中包含許多不同等級的次級生态系。每個次級生态系占據一定的空間,由相互作用的生物和非生物,通過能量流和物質流形成具有一定結構和功能的統一體。海洋生态系的分類,目前無定論,按海區劃分,一般分為沿岸生态系、大洋生态系、上升流生态系等;按生物群落劃分,一般分為紅樹林生态系、珊瑚礁生态系、藻類生态系等。
海洋生态系統是指在海洋中由生物群落及其環境相互作用所構成的自然系統。整個海洋是一個大生态系統,包括很多不同等級(或水平)的海洋生态系統,每個海洋生态系統都占據一定的空間,包含有相互作用的生物和非生物組分,通過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構成具有一定結構和功能的統一體。

海洋擁有豐富的生物資源,是蛋白質最大的供應基地,也蘊藏着巨大的礦物資源。據科學家考證,在陸地上已發現的礦産,海洋裡幾乎都有,陸地上沒有海洋中也有。
同時,海洋也是藥物的王國,生長着20餘萬種生物和2萬5千多種植物,是天然的海藥資源。再者,水是生命之源,而海洋中的海水是我國将來制造未經污染的淡水的重要來源。
#3
海洋污染
海洋污染(Marine Pollution)是海洋環境一個突出的問題。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對海洋污染定義為:“人類直接或間接把物質或能量引入海洋環境,其中包括河口港灣,以至造成或可能造成損害生物資源和海洋生物,危害人類健康,妨礙包括捕魚和海洋其它正當用途在内的各種海洋活動,損壞海水使用質量和傷及環境美觀等有害影響”。按此定義,海洋污染物指的是污染海洋的物質或能量,如石油及其煉制品、重金屬、農藥、放射性物質、熱廢水、固體廢棄物、病原生物等等。
1957~2012年,在全球66個大型海洋生态系統中,有64處海域的海水溫度持續上升。在塑料污染方面,東亞和東南亞海域、地中海和黑海存在較高的污染風險。在海水富營養化方面,到2050年有21%的大型海洋生态系統将面臨富營養化風險,這些區域主要集中在東亞、南美和非洲。此外,超過50%的全球珊瑚礁受到威脅,到2030年這一比例将達到90%。
正是在這種時代背景上,我國在國際多次重大會議中呼籲各國攜手共進,共同構建地球美麗家園。而身處地球村的我們,都有責任和義務保護周遭的環境不被破壞。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