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規劃
首頁  -  人才培養  -  本科生教育  -  國際交流  -  正文
6774澳门永利給卓2001班赴日本海外實習交流

發布時間:2023-09-27 浏覽量:

為拓寬給水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卓越班學生的國際視野,鞏固課堂教學所掌握的理論知識,了解水環境相關學科國際技術前沿和産業發展的現狀,強化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2023年6月20日至2023年6月27日6774澳门永利開展了“給卓2001班渡海外實習項目”,由周愛姣、張延榮兩位教師帶隊,與給卓2001班31位同學們一同前往日本開啟場海外學習之旅。


第一站:有明再生水廠&森崎再生水廠




6月21日上午,實習隊伍來到了日本第一座全地下式的污水處理廠——有明再生水廠。來到有明再生水廠,隻見幾座高大的建築在大家面前,而水廠正是建在這些建築之中,絲毫看不見各種水廠處理設備。工作人員介紹說水廠外在設計形狀類似宇宙飛船,預示着國家在前往美好的未來,配套的各種工作辦公區都在建築内部。

同學們首先參觀了建在水廠内的水處理科普館——虹の下水道,是一個以東京都下水道局運營的下水道為主題的宣傳區域,館内再現平時無法進入的下水管道、泵站、水再生中心,使參觀者學習下水道的作用和水環境的重要性。館内包含地球君之家,通過透明玻璃展現平時生活污水的實際流動;有下水管道科普已老化的與實物一樣大的下水道模型與重建工程的施工方法;還有水再生中心再現泵站、中央監控室、水質檢查等介紹下水道的結構和工作。

随後大家便前往了再生水處理工藝區參觀實際工藝。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飛船大廳前的鯉魚塘,标明塘裡的水就是再生水。帶着這樣的好奇,我們了解到這個再生水廠采用的工藝流程與國内類似,污水經過沉砂池-第一沉澱池-反應池(活性污泥法、A2O)—第二沉澱池(平流沉澱池、生物膜過濾法)—氯氣接觸槽—排放。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每到一處工藝工作人員就會為同學們播放生動易懂有趣的自制工藝介紹動漫。同學們發現這裡部分經過處理後的水,在使用O3消毒後會變成再生水。日本人将再生水作為日常沖廁、洗車、沖洗停車場等用水。


下午同學們到了森崎再生水廠,森崎水廠是日本處理水量最大的一個水廠。同學們首先在會議室内系統地聆聽了PPT講座,工作人員向大家表示他對中國的熱愛,甚至提到了武漢熱幹面,非常歡迎我們來到水廠參觀,并為我們耐心地講解森崎水廠的工藝流程。講解結束後,工作人員還為大家送上了講解手冊以及吉祥物徽章。

接着繼續前往實地參觀,首先大家在陽台鳥瞰整個水廠規模,與有明水廠不同,森崎的水工藝處理設施基本都在室外,規模也更大。随着講解人員帶領,同學們依次參觀了實體的水處理設施。森崎再生水廠處理工藝大體與有明再生水廠相似,同樣在每一處工藝旁有科普展闆為我們簡單介紹每項工藝的基本規模與原理。值得注意的是,森崎水廠利用自身規模的優勢,采用沼氣發電、水力發電與太陽能發電等多種形式充分利用再生能源。整個水廠雖然都設置在室外,但環境卻沒有異味,整個參觀過程也是收獲滿滿。



對同學們來說,這是第一次前往水廠實地參觀污水處理設備和設施,對同學們理解課程内容,更好地進行進一步探索都大有裨益。途中,同學們也将參觀的内容與國内所學知識進行讨論,吸取優秀經驗,将實踐化為自身知識,未來運用于更廣闊的地方。


第二站:水的科學館




  6月22日同學們前往東京水科學館。東京水科學館是一座體驗式科學館,館内從科學的角度為參觀者介紹水的不可思議之處以及其重要性,激發大家對水和水的原理的興趣。三樓開始依次經過水之旅影院,立體的以一滴水的視角展現水的自然循環。随後進入森林模拟展館,為大家介紹森林物種以及水的源頭,水和森林還有生活在此的物種相互支持才得以生存。二樓則形象模拟生活用水的來源與去處,并設計了一些有趣的小遊戲,為參觀者介紹淨水廠處理原理以及水的科學實驗。

  參觀過程中強化了同學們在專業課上學到的知識,并讓大家更加清晰地認識到自身專業對人們生活和社會的重要性。我們也留意到,不時會遇到中小學生也來學習,不禁感歎日本對科普教育的普及。


第三站:東京大學&東京工業大學






  6月23日上午,同學們前往東京大學參觀,伴随着清晨的陽光,漫步在東京大學的校園,感知悠久的學術底蘊。東京大學内建築以西式為主,教學樓大多古色古香,紅褐色的磚牆有些斑駁,看上去已有些年代。厚重肅穆的建築在綠意盎然的樹木的掩映下多了幾分生氣。參觀時間有限,同學們無法盡數參觀,但依舊對東京大學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午,隊伍前往東京工業大學與環境社會理工學院土木環境工學系的師生進行交流學習。在藤井學(Manabu Fuji)導師的帶領下,隊伍一同參觀了東工大6774澳门永利本科生實驗室,參觀的實驗室主要進行水力學實驗、微生物培養觀察等。随後,隊伍參加了藤井學研究生組會。藤井學導師為研學團同學介紹了課題組主要研究探索水和環境的可持續性、環境工程等領域。組會上有三位東京工業大學在讀學生依次向同學們進行各自研究項目彙報,主要分享了消毒副産物的研究、矽藻 (diatoms) 處理以及PFAS測定三個方面的研究内容,隊伍成員也友好地與三位同學進行相關問題的探讨,受益匪淺。組會結束後,藤井學老師也表示期待能與華中大6774澳门永利在未來能夠有更多的學習交流機會。


第四站:日本科學博物館&東京國立博物館




  6月24日,同學們來到日本科學博物館與東京國立博物館,兩館之間距離很近。上午同學們都在日本科學博物館進行參觀。科學館内展示的内容非常豐富,上至天文星系,下至地質地理,從古至今的給遊客展示了各類科學科普,有先進的天體研究,也有龐大的古代化石展。同學們對各類科普頗感興趣。

下午大家移動至東京國立博物館繼續參觀,這裡展示的内容與科學館截然不同,這邊展示的是日本不同時期出土的文物。有在各種影視作品中常出現的浮世繪、武士刀,也有十分眼熟的,古時傳到日本的文物。看着各式古物及介紹,同學們對日本文化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同學們發現,在幕府時代前,日本并未出土特别精美的工藝品,從幕府時代開始,也就是武士道興起之後,精良的武士刀以及護具開始出現,随即各種戰争相關的用具也是占滿了展館。從此而觀,或許,日本人對于工藝的卓越追求,也就是所謂的“工匠精神”,正是始源于對武力的追求。





第五站:東京銀座



  6月25日,同學們此行到銀座的目的是實地調研城市給排水,下車前班主任周老師就給各個小組布置了任務,從銀座一丁目到八丁目,各個小組要分工實地考察銀座的檢查井,然後将銀座的給排水草圖畫出來。還有一個小組要畫一棟建築物的建築給排水。車到了以後大家就開始抓緊完成任務,按照地圖,蹲在路上觀察給水、排水、消防檢查井和道路上布置的雨水口。實地考察檢查井的任務讓同學們對城市給排水的布置有了更深的印象。大家完成任務後,也在銀座感受了一下東京市區的繁華。




第六站:品川清掃工場





  6月26日,同學們前往品川清掃工場,這裡整體外觀較為美觀,用地面積較小,把垃圾處理的接收儲存系統、焚燒系統、餘熱利用系統、灰渣處理系統、煙氣淨化系統、汽輪發電系統全部放置在同一建築物内,主廠房為方形建築,左右兩邊布置綠化及零星廠房,廠區道路按運輸車輛的類型分道,車輛分流環繞通行,交通井然有序。同時,利用地勢高差把綠化設置為壁面綠化,并在部分廠房的屋頂和立面設置太陽能光伏發電。煙囪高90米,外圍采用不鏽鋼材質圓柱形鐵塔裝飾。内部設施人性化,沿着牆壁全方位安裝盲人扶手,主要參觀點設置盲文圖表。全廠密封性很好,不論是在焚燒廠外部還是内部,都聞不到任何異味。

  工作人員首先引導同學們前往會議室,為大家播放了品川垃圾清掃流程介紹視頻,随後帶領大家參觀了垃圾焚燒展區,來到了工場中心檢測室以及垃圾接受儲存區,通過沿路的展牌與工作人員的講解,同學們學習到垃圾處理的意義以及日本垃圾處理的發展曆程。雖然垃圾焚燒與給排水專業有所并非直接相關,但同學們依舊認真學習與參觀,拓展專業知識面,提高專業素養。


第六站:東京首都圈排水系統



  6月27日最後一站,同學們到達首都圈外圍排水道的防災地下神殿進行參觀學習,講解員及翻譯共同為同學們講解了首都圈外圍排水道的構造及作用。

  首都圈外圍排水道,以減輕洪水災害為目的,将五條中小河流的洪水排入江戶川,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地下排水道。每年平均有7次洪水流入該設施,最高排水記錄1900萬m3。其貫穿于地底50m左右,由“豎井”、“隧道”、“調壓水槽”和“排水泵設備”等幾個部分組成。“豎井”将洪水從河流中排入其中,通過地下送水“隧道”,經“調壓水槽”處理減弱水勢,促進排水暢通,最後經由“水泵設備”,将洪水排入江戶川。首都圈外圍排水道所有的設施都是巨大的人工産物,特别是規模巨大的調壓水槽,其内部支柱高聳,宛如一座“防災地下神殿”。

   同學們親臨神殿,切身感受到了調壓水槽的壯觀,也在實際參觀中将專業課上的雨水管網及水文相關知識聯系起來,真正做到了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每日總結


   在每天忙碌的實踐結束後,兩位老師都會在晚上辛勤地給同學們開分享交流會,以此讓大家總結當日的學習,并在小組之間互相分享,鞏固每天的學習成果,或者深入思考存在的問題。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六天的實踐學習過程中,班級的老師與同學們進一步相處,團結友愛增進師生情誼,這段旅程也将成為大家難忘的回憶。同學們對專業知識的掌握更加牢固,感受不同鄉土文化風情,開拓國際視野。同學們也深深感受到日本水處理技術與科普制度的完善,認識到日本對環境保護的重視,并更覺重任在身,環境學子應不負衆望,努力提升專業素養,為建設綠色中國貢獻一份力量。


第三組感想節選



01 學習到了水廠知識

從虹的下水道為開端,東京首都圈排水系統為結尾,我們先後參觀了再生水廠、水科學館、銀座給排水設施、排水系統。第一次系統的去實習參觀水廠,了解水處理流程,學習日本的活性污泥法,參觀再生水廠的各類池子,初沉池二沉池等等的安裝與布置,被東京首都圈排水系統中巨大的調蓄池和豎井所震撼,作為發達國家,日本的水處理方面确實下了不少功夫,他們國家所運用的水處理工藝是傳統的活性污泥水處理工藝,但是卻将簡單的工藝做到了極緻,把握細節,事無巨細,在有明再生水廠,簡單的活性污泥法下十分良好的水處理成效與初沉池二沉池,在森崎再生水處理廠,寬闊的地下是無比錯綜複雜又井然有序的管道,本次參觀讓我明白,身為給排水人,水處理方法其實大差不差,如何去布置管道,如何去設計池型,如何在有限的地域設計出高效處理的水處理廠才是最重要的,因此,這些都是我們專業要朝着給排水設計師所發展的方向。

02 對國民教育的重視

通過日本科學博物館和東京國立博物館的參觀,我們最大的感想便是日本這個國家對于教育學的看重,科學博物館中,從B2層的物理學到3層的海洋生物學,每一層都是受衆群非常全面且非常詳細。再有從水廠清掃廠的參觀來看,日本也是非常注重學生教育,在我們的參觀過程中,經常看見帶隊的小學生也前來參觀水廠清掃廠下水道館等等,這些事我們從大學才開始參觀所完全不同的,他們注重多參觀,環境事業從小抓起,專業學科的興趣從小挖掘從小培養,這些都是國内可以借鑒的。

03 工匠精神

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日本的井蓋修的十分精美,上面清楚地記載了井的類型(合流/分流),建造年份,井的序号等。并且周圍還有海鷗櫻花等元素演化而來的花紋。整個井蓋現得精緻而又一目了然。日本的匠人精神體現在其中體現的淋漓盡緻,僅僅是一個不起眼的井蓋,經常被人踩在腳底下的井蓋,都會盡可能地讓它做的精巧,并且上面記錄的翔實的信息,也體顯出日本人的精細與嚴謹。

04 國民素質

在日本,講禮貌,不大聲說話是導遊教給我們的第一課,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明顯感覺到,首先是服務行業,點頭哈腰,面帶微笑;衛生方面,日本的街道沒有一個垃圾桶,但是同時,街道上也鮮少看見垃圾;購物時,便利店結賬時統一排隊在中間的過道等等,國民素養普遍比較高,這是我國需要借鑒學習的,增強宣傳教育,提高國民素養。

05 環境衛生

垃圾場在我們的印象中都是臭烘烘的,但是在品川清掃工廠,我看見了完全不同的一個垃圾場,大樓内的味道不是很刺鼻,隻有輕微的味道。街道上雖然沒有垃圾桶,但也是很幹淨。水再生中心周圍的環境也非常好,有池塘、有魚、池外綠樹掩映,池中光影空明,從外觀看起來已經不像一座污水處理廠。


文案|範值亮 李優

圖片|範值亮 陳姝彤 陶心怡

排版|牛曉飛

審核|周愛姣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