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5日至29日,6774澳门永利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系赴新加坡開展了為期5天的境外實習交流活動。團隊由建環系剛文傑老師、王飛飛老師帶領,團隊成員為6774澳门永利建環20級(19人)本科生。

day 1
6月26日上午,實習團隊來到新加坡可持續發展展覽館。新加坡可持續發展展覽館坐落在濱海堤壩旁邊。自新加坡獨立以來可持續性一直是新加坡發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參觀新加坡可持續發展展覽館可以讓我們更多了解關于如何去創造一個宜居和可持續的國家。展館由5個區域組成,區域A主要是介紹氣候變化的原因和氣候變化對新加坡産生的影響,以及新加坡對于氣候變化采取的應對措施;區域B是用來介紹新加坡對于水資源的收集處理和循環利用;區域C主要介紹了新加坡作為花園城市所采取的措施和方法如何讓城市變得更綠色;區域D主題是未來城市,介紹了新加坡将采取什麼措施讓城市變得更智能,更節能,更可持續;區域E是介紹的内容是讓新加坡成為一個零垃圾城市的發展期望,包括減少垃圾的産生和垃圾的回收利用的措施。

6月26日下午,實習團隊來到ETH未來城市研究室。新加坡-ETH中心由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瑞士聯邦理工學院和新加坡國家研究基金會(NRF)于2010年成立。新加坡-ETH中心以亞洲快速城市化地區為背景,旨在通過其項目為城市可持續性、複原力和健康方面的一些最緊迫的挑戰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未來城市實驗室全球(FCL全球)、未來彈性系統(FRS)和未來健康技術(FHT)。實習團隊在這裡聽取了幾位研究人員的一些不同研究方向,包括太陽能的利用方法,城市通風的渦流模拟,城市熱能挑戰的應對方案,信任和社會複原力的研究等等前沿研究方向,拓展了同學們的學術眼界和國際視野。
day 2
6月27日上午,實習團隊來到Singapore-Berkeley lab學習,剛開始由一位研究人員給我們介紹了實驗室的研究目的以及研究主題,主題一共有5個,分别是主題A:人類建設關系-增強建築環境中的健康和生産力;主題B:敏捷、智能、高效和彈性建築的智能技術;主題C:能源效率和人類舒适度建築信封的敏捷設計和操作;主題D:建築環境的數據分析;主題E:網絡物理測試台。随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Stefano Schiavon展開了關于人體熱舒适方向的研究,提出通過加強通風和對流換熱降低空調能耗的方式。Stefano教授的講座引起大學濃厚興趣,并展開了熱烈的互動交流。講座完成後,實驗室工作人員帶領同學們參觀他們的實驗室,包括能源管理、空調自動化控制系統、人體熱舒适、自然光營造、采光設計等。

6月27日下午,實習團隊到達了新加坡的濱海灣花園,參觀了擎天大樹的設計構成。新加坡和濱海灣花園内的修剪下的枝條樹葉會經過收集、壓縮處理成木片充當熱電聯産鍋爐系統的燃料。燃料在鍋爐中焚燒的過程會産生蒸汽推動渦輪機為整個花園提供電力。發電過程中産生的餘熱也被用來蒸發掉除濕系統中除濕劑積累的濕氣,使得除濕劑可以再生循環利用。鍋爐所産生的廢氣經過徹底過濾後,再由擎天大樹(supertree)内部的煙囪排入大氣中,而産生的煙塵也經過回收利用作為肥料,整個系統完整且不留任何廢氣物,充分體現了可持續設計的宗旨。獲得了2012 WAF世界年度建築大獎。

day 3
6月28日上午實習團隊到達了新加坡國立大學建築環境系,先是由建築環境系系主任Chew Yit Lin向同學們介紹該系的情況、新加坡國立大學與6774澳门永利的聯系,并表達了希望建立進一步聯合和合作的意願。随後由系助理帶大家介紹新加坡國立大學内部的零能耗建築SDE-4,該建築本身就是建築系老師和學生工作的辦公樓,裡面結合自動控制技術、外遮陽、自然通風、太陽能發電等技術,實現了零能耗目标。随後同學們參觀了5g實驗室, 該實驗室開發的機器狗等設備,可為樓宇屋宇管理和運維提供有效的幫助,同學們也參與了實驗設備的互動。

6月28日下午實習團隊到達新加坡新生水參觀中心。新生水的生産利用了微濾和反滲透兩項先進技術,通過新生水可實現水的回收利用,從而提高整個新加坡的供水獨立和安全。整個生産過程分為3步,先用微濾把污水中的粒狀物和細菌等體積較大的雜質去掉,然後用高壓将污水擠壓透過反滲透膜,将已溶解的一些較小雜質過濾出來,最後用将近800度高溫的紫外線将幸存的細菌殺死。工作人員向同學們介紹了新加坡水資源的匮乏和多種節約水資源的方式和新水的生産過程,讓同學們了解到水資源的來之不易。

通過此次海外實習活動,同學們對于建環專業可從事的工作選擇、研究方向、專業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時見識到了比較前沿的技術與研究方向,對于建築節能與清潔能源系統的設計、運營與管理有了更為全面、深入、形象的認識,也通過本次實習了解了新加坡本土文化與生活,開闊了眼界。更重要的是,同學們加強了通過自身努力為我國城鎮可持續發展、建築領域實現雙碳目标貢獻力量的決心與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