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國
    國家規劃
    首頁  -  生态中國  -  正文
    “生态中國”系列講座——劉俊博士作《廈門智能高效空調全過程技術分析》講座

    發布時間:2024-04-29 浏覽量:

    (通訊員:徐新華)

    2024429日上午,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正高級工程師劉俊博士在欣苑1401會議室作《廈門智能高效空調全過程技術分析》講座。徐新華教授主持講座,建環系本科畢業班同學與部分研究生參與講座。

    劉俊博士主要從事地鐵和市政隧道領域的技術研究工作,在城市軌道交通、公路隧道通風、節能低碳、地下空間智能運維與防災等專業技術領域進行了深入研究。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智能化深部空間運維和安全控制理論、設備和管理方法”等的研究工作,獲“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等科研獎10餘項,“中國建築設計獎”等設計獎30餘項,參編國标1項、地标2項、作為主要參與人編寫團标3項。

    首先,劉俊博士介紹了我國城軌交通規模和能耗情況,指出在軌道交通中,空調系統投資占比很小,但運行能耗高達35%以上,另外,軌道交通行業制冷系統普遍綜合能效低,典型站房的制冷機房系統全年平均運行能效比小于3.5,空調系統全年能效比小于2.5。劉俊博士針對城軌交通空調系統現狀給出了應對策略,既有站應當大規模推行節能改造和設備更新,新建站則更積極倡導高效機房建設。

    劉俊博士進一步以廈門城市軌道交通項目為例,詳細分析了該項目優化的重難點和關鍵技術。客流量、室外逐時氣象參數、運營情況等因素對在負荷模拟及能效評估有很大的影響,客流量方面可以通過插值或者拟合方法從遠期預測客流得到逐時客流,以解決地下車站逐時負荷模拟的難點。水系統優化方面,可以采用冷凍水和冷卻水異側接管、冷卻水泵靠近冷卻塔側、冷凍水泵靠近分集水器側、斜管段代替直角管段、減少彎頭數量等手段進行優化。此外,劉俊博士還介紹了冷水機組、水泵、冷卻塔等設備選型的詳細方法,并給出方案優化結果。

    最後,劉俊博士指出目前軌道交通的空調系統設計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負荷模拟中屏蔽門的漏風量,水處理儀與風機盤管水阻的取值問題,水泵選型系數的取值問題,以及高溫供回水時對末端設備換熱能力、除濕能力的影響等,并提出許多可行的改進建議。

    講座後,劉俊博士就負荷計算與模拟、設備選型、方案選擇等問題與現場老師和學生進行了深入交流。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