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為深入推進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貫徹,發揮黨建和專業融合,促進支部高低年級同學交流。2023年3月18日,本科環工黨支部組織武漢市園博園參觀學習主題黨日活動,參加本次活動的有教工環工支部胡敬平老師、黨建輔導員楊凱、本科環工支部的部分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

主題黨日活動★
走進園博園,看到的是一個個精緻秀麗的主題園林景觀,同學們在了解到這裡曾經是髒污遍地,垃圾成堆,塵土遮天,是十幾年前亞洲最大的單體生活垃圾填埋場後,紛紛感歎,難以想象。在垃圾山上建園博園,這是創新理念的實踐;利用有氧技術對城市廢地進行生态修複,這是協調、綠色理念的實踐;垃圾場變身園博園,讓居民休閑放松有了新去處,這是開放、共享理念的實踐。武漢園博園把一個污染的場所,城市的“包袱”和“疤痕”,通過技術創新轉化為優質的生态産品,成為“城市名片”,這是發展理念的轉變。


博物館之行 ★
在參觀完主題園林景觀之後,我們走進了武漢自然博物館,武漢自然博物館由長江文明館、武漢自然博物館·貝林大河生命館組成。

長江文明館 ★

我們首先參觀的是長江文明館,長江文明館又分《序廳》、《走進長江廳》、《感知文明廳》和《夢幻長江廳》,常設展覽“長江之歌,文明之旅”的主線以水孕育人類、人類創造文明、文明融于生态,以提取長江最經典的自然與文明元素為重點,采取單元式的展示方法,全方位、多視角、立體化地展現了長江流域風光與生态文明,黃金水道與豐富物産,悠久曆史與璀璨文明。

同學們在參觀過程中對館内的展覽品都有着濃厚的興趣,每個同學都在積極主動地學習了解“長江的文明之旅”,有的同學甚至展開了激烈的讨論,向旁邊同學發表自己的感想與理解。
《走進長江》
★
自然廳《走進長江》以長江自然生态條件為軸,通過“滄海桑田 巨流誕生”、“百川彙聚 有容乃大”、“物華天寶 大江厚贈”、“人間奇觀 勝景天成”、“水利千秋 安瀾盛世”、“黃金水道 互連互通”、“自然寶庫 生态警鐘”、“宜居城市 美麗夢想”八個單元集中展現了長江流域的自然生态與人文景觀,水道與資源,以及一批珍稀動植物标本,包括中華鲟、野牦牛、藏羚羊、亞洲象、大熊貓、滇金絲猴、華南虎、朱鹮、白鳍豚、珙桐、南方紅豆杉、水杉等。
《感知文明》
★
人文廳《感知文明》以“文明的漩渦”為設計理念,以水孕育人類、人類創造文明、文明融入生态為脈絡設置了“人類搖籃 文明發端”、“青銅時代 盡顯風流”、“民生物用 領異标新”、“妙理哲思 義理精深”、“文壇藝苑 驚采絕豔”、“科苑杏壇 智慧光華”、“和諧家園 絢麗多姿”、“融彙中西 八面來風”八個單元突出反映了長江的曆史與文明,包括藏滇文化、巴蜀文化、荊楚文化和吳越文化的一批文物;如西藏的唐卡、四川三星堆戴金面罩青銅人頭像和銅人面具、雲南的立牛銅貯貝器、重慶大溪文化的雙面人玉雕、湖南的獸面人銅鏡、湖北盤龍城大玉戈和曾國第一劍、江西景德鎮的青玉瓷瓶、安徽的獸面鼎、江蘇的元朝青瓷、上海崧澤文化的石犁、浙江良渚的玉琮等。

在人類文明演進的曆程中,長江和黃河曾與世界其他三大古老而璀璨的大河文明一道,在地球的同一緯度競相輝映!放眼未來,長江文明連同黃河文明,将以其唯一未曾中斷的鏡氣和兼濟天下的雄心,釋放出巨大的文化能量,形成北緯30度線上最為奪目的弧光。從雪山走來的萬裡長江,滋養了一個偉大民族的繁衍生息。長江橫貫東西,複雜多樣的地質地貌與自然環境,使得長江流域生态多樣性特色明顯,物種十分豐富,堪稱生态寶庫。長江給予我們太多太多,是我們最大度、最慷慨的朋友。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聲音振聾發聩。母親河盼來了休養生息、精心養護的大好時機。巨海一邊靜,長江萬裡清。我們相信,長江的生态環境保護必将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長江必将走出一條綠色生态的新路,确保一江清水綿延後世、永續利用。

最後,我們又走進了武漢自然博物館·貝林大河生命館。

這裡主要收藏了世界大河流域具有科學價值的動物、植物、古生物、古人類、地質礦産等自然标本與生物基因資源。常設展覽“大河之旅,生命之歌”以大河為背景、以生命為主題、以貝林捐贈标本為基礎,以長江對話世界大河為布展理念,圍繞大河、生物、人類的重點内容,利用近3000件古生物、動植物标本和現代多種展陳手段,展示大河相關的地學背景與河流自身的生命史,世界代表性大河的生物多樣性、聯系性與差異性,以及生态系統演替與生命演化的自然規律。
總結
最後通過這次主題黨日的學習每個同學都有了自己的收獲和體會,都表示要立志獻身于我國的生态文明建設,為守護祖國的碧水藍天淨土貢獻力量。
盧朋很:
武漢園博園的前身是垃圾填埋場,經過技術處理封場後在上面修建園林建築群和博物館。進去後可以遊覽到全國各地特色的園林景觀,如果不了解它的曆史根本就不會把它和垃圾填埋場聯系到一起,這說明場地修複對于環境保護有這重大的意義。
楊李木:
來到長江文明館,我看到了生命最初的樣子,看到了長江流域豐富的動植物種類,看到了各種各樣的礦産資源,各種動植物标本和仿真生物讓我第一次直觀的感受到生命的奇妙。出土的各種文物設計古人生活的衣食住行各個方面,讓我不得不驚歎于他們的智慧與能力。而各種自然災害的記錄有讓我真切的體會到生态環境對人們及其他生物的重要性。生态文明永遠是人類發展的重要課題,沒有生态文明建設,就不會有各種生物生存的良好環境,更不會有如此美的景色。
易荷君:
我從中看到了中國園林的悠久曆史、燦爛的文化以及輝煌的成就。古代的園林藝術不斷發展,而現在的園林藝術不僅是自然美的體現,更是人文内涵與曆史變遷的體現。來到自然博物館,遊覽了長江文明廳和感知文明廳,深入了解了長江的前世今生、動植物類型以及相關英雄名人的事迹。感知文明廳則從人類的起源開始,講述了文明的更疊,經典作品的展示,一些大型的紡織機器展現了古人的智慧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