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園地
國家規劃
首頁  -  黨建園地  -  正文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6774澳门永利研究生第三黨支部積極參與“深度中國行”寒假社會實踐活動

發布時間:2023-03-11 浏覽量:

黨的二十大是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6774澳门永利研究生會圍繞“學思踐悟二十大,笃信力行新征程”主題,開展“深度中國行”2023年寒假社會實踐活動,6774澳门永利研究生第三黨支部響應号召,積極報名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利用寒假時間在家鄉進行走訪。

 

家鄉十年變化

 

1)學生黨員陳紀朝

陳紀朝同學是湖北武漢人,他以城中村變化、城市高樓、東湖風光等視角記錄武漢變化,叙述十年來武漢的驚天巨變。

武漢城中村藤子崗曾經是一片小平房,交通不便,基礎設施差,市政府對其進行了城市化改造,建設還建房小區,地鐵線路下穿而過,極大提升了居民生活質量;過去的十年,武漢一棟棟高樓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不斷刷新城市天際線,訴說着“武漢,每天不一樣”;昔日的東湖,碧波蕩漾,由于城市化進程,生态環境被破壞,武漢市積極投入東湖生态環境修複,現如今綠水重現,成為了居民休閑好去處。

過去的十年是武漢奮鬥進步的十年,武漢正在全方位發力,努力建設成為新一線城市,打造武漢城市圈,為中部崛起起到帶頭領先作用。

IMG_258IMG_259

村藤子崗變化(陳紀朝/攝)

IMG_260

長江高樓(陳紀朝/攝)

IMG_261

東湖風光 (陳紀朝/攝)

 

2)學生黨員陳鎮斌

陳鎮斌同學遊訪了家鄉母親河——莆田市仙遊縣木蘭溪,對木蘭溪背後的故事進行了挖掘。

木蘭溪是福建省“五江一溪”之一,發源于戴雲山脈南側,是莆仙人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母親河,但一到雨季就是“雨下仙遊東西鄉,水淹莆田南北洋”,如何變水害為水利,是百姓長久以來的願望。

1999年,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代省長的習近平同志主持推動了木蘭溪整治工程。他邀請權威專家,針對木蘭溪狀況,找到“軟體排”技術;推動全國首個“軟基河道築堤”,并在木蘭溪張鎮段成功試驗。經過20多年的綜合治理,木蘭溪已由原來的“水患之河”變為“安全之河”。莆田也從“福建省内唯一一個對洪水不設防的設區市”,變為“全國水生态文明建設試點城市”

IMG_263

木蘭溪現狀(陳鎮斌/攝)

 

3)積極分子張達

2020年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武漢停擺,全國各地的醫療隊、人民群衆、建設者均馳援武漢,經過三個多月的奮戰,迎來了武漢的再次解封。勝利來之不易,疫情期間發生的感人故事應當被銘記。武漢市在同濟醫院門診部大樓和生殖醫學中心之間架起了一座健康天橋,以記錄幫助過我們的同胞們。

天橋的扶手上安裝着尺寸相當的玻璃,玻璃上寫着各個省市和人民解放軍援助湖北醫療隊名稱、醫療隊人數、支援過的城市。一個個數字記載着疫情期間一個個感人的故事,述說着“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同胞之情,也是讓我們知道,武漢本來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IMG_265

解放大道同濟健康天橋(張達/攝)

IMG_266

天橋玻璃(張達/攝)

 

4)學生黨員周立昌

周立昌同學的家鄉是河南省淅川縣,淅川縣位于南陽盆地,四面環山,地勢險要,位于豫陝鄂三省交界處,曾經這裡高速不通,與世隔絕,耕地稀少,在2012年,為保障南水北調中線水質安全,淅川縣更是關停了一大批高能耗高污染企業,經濟發展嚴重受限,産業轉型迫在眉睫。

近年來,在國家全面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政策支持下,淅川縣積極探索,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緻富路。淅川縣借助山水優勢,聚焦以軟籽石榴、杏李和薄殼核桃為主的林果産業、以香菇和茶樹菇為主的食用菌産業、以金銀花和迷疊香為主的中藥材産業、以奶山羊為主的養殖産業;同時完善基礎設施,開發旅遊資源,打造了丹江大觀苑景區、坐禅谷、八仙洞、香嚴寺等一大批4A3A級景區,淅川經濟水平和居民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提高。2020年淅川縣以優異成績高質量退出國家貧困縣序列,堅持走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淅川縣定能夠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闊步前行!

 

 

講好中國故事

 

1)學生黨員張金泰

張金泰同學的家鄉是福建省泉州市,泉州關帝廟位于泉州鯉城區的塗門街,是一所道教廟宇,因主祀關聖帝君故名關帝廟。泉州關帝廟廟内的香火終年旺盛,信徒遠及東南亞及台灣,每年前來進香的多達數十萬人。在台灣先民的心中,關帝是來自故鄉的神明,既能保護他們,也是他們心中故鄉文化的一種象征。這也是關帝信仰在台灣盛傳不衰的原因,同時還為促進海峽兩岸民間交流發揮了重要作用

泉州關帝廟是閩南地區香火最旺的寺廟之一,是福建省現存規模最大的武廟,現為泉州道教文化研究會所在地。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關公神通廣大,是有求必應的神明。不論是疾病、婚姻、求職或生意,很多信徒都要到泉州關帝廟來拜一拜,希望得到指點。泉州當地商業貿易發達,傳統商業文化注重“信譽”二字,而關公正直的形象就成了“信譽”二字的代表,也被奉為商業的保護神,尊稱“武财神”。關公是中國曆史上的一座精神豐碑,忠義的形象深入人心,在中國人民的心中深深紮根,在現代化進程日益加快的今天,這種最樸實的品質依舊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

IMG_270

泉州關帝廟(張金泰/攝)

 

2)學生黨員段庭恒

段庭恒同學的家鄉是六盤水市,地處貴州西部烏蒙山區,上個世紀60年代,中共中央西南局三線建設長遠規劃會議決定建設與攀枝花鋼鐵基地互為配套的、以六盤水礦區為中心的煤炭基地,打響了六盤水“三線”建設大會戰。

“三線”建設期間,十幾萬建設大軍告别故土與親人,從全國各地奔赴六盤水,踏上了艱苦創業的征程。彼時的貴州“天無三日晴、地無三裡平、人無三分銀”,生活條件極其惡劣,“三線人”吃的是包谷雜糧,住的是帳篷房,幹的是力氣活,但是“三線人”懷着“早日把三線建設好,讓毛主席睡好覺”的堅定信念,不講條件、不計報酬、身居山溝,為祖國建設出錢出力。“艱苦創業、勇于創新、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三線精神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孕育而生的

現如今,“三線”建設早已過去,六盤水市也已經是一個擁有三百多萬人口的大市,人民生活大為改善,“三線”建設是六盤水市發展的根基,“三線精神”在将來也會永遠是我們的精神之鈣,激勵着我們勇往無前,去交出絢麗多彩的人生答卷

IMG_272

基建工程兵四十一支隊建隊之一

 

“選調生的一天”

 

1)學生黨員段庭恒,積極分子左亮、王一行

左亮、段庭恒、王一行等三人寒假期間拜訪了2022年畢業于6774澳门永利船舶與海洋學院的曾濤學長,學長目前就職于六盤水市交通運輸局

曾濤學長分享到畢業後的人生,就像是按了快進鍵,時光走得異常匆忙,匆匆半年,從大學象牙塔走進社會大熔爐,完成身份轉變,受益良多。入職伊始,恍惚中帶着新奇,認識新同事,熟悉環境,第一次收發公文、第一次處理信訪件、第一次接聽投訴電話、第一次接待來訪群衆、第一次參加單位全體工作會議……新事物讓學長應接不暇;“肩挑大梁”,同事被抽調去學習或其他單位時,學長不得不扛起重擔,獨自收讀公文、整理資料、處理投訴、信訪回複、接訪群衆……手機座機兩頭響,但學長始終堅持工作雖繁,必不敢省人工;“逐漸穩重”,學長抛去學生的稚氣,腳踏實地,将一項項工作抽絲剝繭,按部就班地落實,逐漸做到忙中有序,已然變得穩重起來。

學長寄語到,不管是作為一名學生,還是以後工作,都要敢于突破自己,過“新人關”,狠下心将“玻璃心”摔在地上,碎了粘起來,再碎再粘,反複摔打磨練,才能練就一身“任爾東西南北風”的過硬本領

IMG_275

六盤水市交通運輸局(左亮/攝)

IMG_276

曾濤(左一)

 

2)學生黨員萬承君、孫勳來(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

萬承君與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的孫勳來同學寒假一起組隊拜訪了20226月剛從6774澳门永利6774澳门永利畢業的張銘政學長。學長畢業後考上湖北省定向選調生,入職中共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辦公室,現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白楊坪鎮麂子渡村擔任村主任助理

張銘政學長分享到,他于20228月通過選調生平台被錄用到州委辦公室,然後到麂子渡村進行駐村工作,駐村半年以來,他快速轉變角色,聚焦鄉村振興,在學中幹、幹中學,全身心投入到村内的各項工作。入職以後,學長擔任張廟黨小組組長,堅持帶領小組學習先進理論知識,做到理論上清醒,政治上堅定;“抗旱抗疫保障居民生活與安全”,去年夏季,連續幹旱導緻村民無水可用,學長實地考察幹旱實情,積極協調村支兩委以及鎮黨委政府采取送水上門、送水入戶的形式幫助村民解決生活用水難題,9月恩施市疫情爆發,又轉身投入疫情防控阻擊戰,保障人民安全;“建設數字鄉村,賦能鄉村振興”,學長多次州、市移動公司交流,為麂子渡村免費建設數字鄉村平台,村民在家即可了解村情村貌、種植技術、黨支部建設、村兩委聯系方式以及近期重大通知通告。

最後學長寄語,青年黨員要堅持學悟行,錘煉硬本領,做到“學當先”、“悟為要”、“行有果”。明明白白做人,踏踏實實做事,練就“提筆能寫、張口能說、遇事能謀、辦事能成”的真本領、硬本領。

IMG_278

實踐隊合照(萬承君、張銘政、孫勳來)

    社會實踐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青年黨員利用假期時間參加社會實踐,不僅豐富了自身的閱曆,也可以更加了解國情,同時也是對習總書記勉勵青年将論文寫在祖國大地的積極響應,為将來更好為人民服務打好堅實的基礎。辦好社會實踐,鍛煉實踐能力,是“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教育命題的優質答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