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啟發
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必須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把修複長江生态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努力把長江經濟帶建設成為生态更優美、交通更順暢、經濟更協調、市場更統一、機制更科學的黃金經濟帶,探索出一條生态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
從習總書記的話中可以看出長江作為中國民族的母親河,它的環境健康對于中國的發展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生态興則文明興。很多文明的消亡,都跟河流有關。”我們的曆史、文化、經濟都和這條已經存活了幾千萬年的大河息息相關。保護中華民族母親河,是我們每個中華兒女義不容辭的責任。
從經濟角度講,長江經濟帶一個很重要的特征,就是依托于我們國内的第一長河,兩側布局了衆多的産業、園區、城市、人口。所以說,長江經濟帶如果生态環境保護不做好的話,由對整個長江水體的污染,進而帶來的對長江上中下遊沿線地區的影響會更大、更為長遠。然而,目前長江經濟帶發展面臨的生态環境形勢比較嚴峻,比如沿江産業發展慣性大,污染物排放基數大等等。在座談會上,總書記明确提出,要正确把握生态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系,探索協同推進生态優先和綠色發展新路子。除了刹住無序開發,限制排污總量,依法打擊破壞生态行為以外,長江經濟帶走綠色發展之路還需要在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等方面有新的突破。
要轉變沿江地區發展方式、實施傳統産業的轉型升級工程,重點要解決重化工圍江的現象。還需要全流域生态環境協同保護的體制機制的完善,要聯合執法,共同行動,加強生态補償。最後,還要加強長江的立法工程,就是要把長江經濟帶的經濟活動、環境保護活動等等,通過法律來進行調控。這對我們長江經濟帶區域的相關部門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做到各個機構分工合作,相互配合,統籌兼顧,是有很大難度的,但是這在我們社會主義國家的體制下更容易實現。我們可以充分發揮體制的優勢,朝着同一目标出力,共同來維護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環境保護是工業發展的一個必然階段。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需要,當我們失去過綠山青山後才會意識到它無可替代的作用,人類的文明就是這樣在不斷探索中獲得發展與進步的。作為年輕的黨員力量,作為環境事業的一員,更應該将祖國的未來擔負在自己肩上,順應這個時代對環境保護的需要和國家對環境治理的重視,将我們所學的專業技能充分發揮,投身到綠水青山的大改造中去。
我們熱愛祖國,熱愛祖國的山河,就要親自用雙手去改造它的模樣,讓這片土地可以長久地美麗繁榮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