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規劃
首頁  -  學院新聞  -  正文
給自己的畢業禮:用心做一場務實的夢

發布時間:2017-03-29 浏覽量:


記者團 周金鐘 攝


 █記者團 易舒雲 湯子凡


2016年12月5日晚,杜前洲一行五人走出無錫的希爾頓逸林酒店,準備買些特産。已入夜的街道風很大,幾個人像醉了一般。“在異地他鄉,和一群最能依靠最信任的朋友在一起,那種感覺真的很美妙。”


在酒店裡的緊張和激動還遠未散去。從2015年11月25日接到大賽通知,到2016年7月31日上交設計方案,再至剛才的答辯,對團隊的每個成員而言,這都是一場曠日持久的艱辛戰役。期間,組隊、自學、讨論、調研、畢業答辯、成為研究生、模拟答辯……


“當我們聽到6774澳门永利一等獎的時候,心情很激動。我們在晚宴中一起為自己,為我們團隊敬了一次酒。”

2017 年,第八屆CAR-ASHRAE(中國制冷學會-美國供熱制冷空調工程師學會)學生設計競賽的2017ASHRAE冬季年會于當地時間1月28日至2月1日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主辦方為學生設計競賽的冠軍團隊頒獎。由6774澳门永利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學系學生杜前洲、周鵬、汪祖芬、楚博見(指導老師:王勁柏)組成的華中大參賽隊伍站上了領獎台。


“我們到這個最後階段,都是充滿感激的,對于獎狀的渴望沒那麼熱烈了。”本科走到最後,大賽步至結尾,得失歸于内心,成敗淡作煙雲。


起步


2017年,參加完美國的頒獎年會後,團隊中的三位成員都回到了保研後就讀的哈爾濱工業大學,僅有隊長杜前洲保研本校。


研究生階段課程很少,他基本整日呆在辦公室裡。中餐一般都對付得很快,趴在辦公室桌子上睡一會兒後,又馬上進入工作狀态。


過去的一年多裡,杜前洲和他的隊友們合力完成了一道“命題作文”——西安市某大學新校區圖書館暖通空調工程方案設計,主要包括空調冷熱源和将暖氣、冷氣輸送至六層樓各區域的輸配管道系統。每個參賽隊伍需提交調研報告、設計說明書和8到10張暖通空調圖紙,經過初審和複審兩輪評比後,進入前六的團隊需現場答辯。


設計方案需考慮圖書館内部不同功能區的分布、周邊基礎設施的狀況、能源的價格、建築材料及構建做法、設計規範。設計中,實用性、節能性、經濟性,還有用戶體驗的舒适度都十分重要。


決心參賽後,杜前洲從網上将主辦方給出的三頁大賽說明打印了下來。這三張現已暗灰的紙張邊角上生出許多小裂痕,不同顔色的筆,不同式樣的記号遍布其上。


此外,他在第一時間分析了大賽的介紹視頻、學術資料和往屆參賽師兄的設計方案。最後,他得出結論:“這是一個工程設計比賽,和一般追求創新的科技競賽不同,需要講求規範,有理有據。”


如今回頭分析團隊奪冠的原因時,杜前洲的預判到了證實。汪祖芬說,“在力所能及的範圍,我們每一步都走得很紮實。每進行一項設計工作,都會反複問自己為什麼要這樣設計,必須找到設計依據。”周鵬也直言道,“一些花裡胡哨的東西更讓人反感。決定性因素是方案合理以及符合工程應用實踐。”


當時,帶着收集到的信息和對比賽的定位判斷,杜前洲很快找到了其他三位成員,并确定由王勁柏老師指導,“隊伍第一次聚齊是在王老師的辦公室,王老師開玩笑地說今年親自帶,到時候帶我們去美國玩兒!”


“去美國”的玩笑話,卻漸漸在幾人心裡生了根。


廣學


第一次團隊會議後,隊長杜前洲經過大量信息分析後,詳細地列出了自2015年12月1日起,至2016年7月31日上交作品為止,團隊每周所需完成的工作任務。盡管這張任務列表與日後的實際操作有些偏差,但從整體上保證了團隊的進度。列表最後一欄,是一條備注:設計時間從今年12月一直持續到明年7月,可利用寒假時間學習負荷計算、氣流組織模拟等軟件,同時也可以熟悉設計規範,學習暖通設計文獻等。


這并不是為了“錦上添花”而加注的一句話。事實是,這項工程設計中所需的知識四位成員并不完全具備,甚至是大部分都不具備。按杜前洲的話,“最大的困難就是不知道怎麼做,最重要的敵人就是自己。”汪祖芬也将自己定義為“小白”,“我在進行冷熱源能耗分析的時候,由于冰蓄冷系統在本科學習過程中接觸較少,基本都要看文獻解決一個個問題。”

在此情況下,指導老師王勁柏将他們帶往中南建築設計院,進行參觀學習。即使在王勁柏沒時間時,他也會每周開一次會,對做得不好的方面提出方向性指導,并把具體方法交由團隊自己探索。


杜前洲爽朗地笑說,“有時把圖給老師看,老師不會批評你,他就笑着說‘這畫得太差了’”。不試錯就不會找到正确的方法,是王勁柏指導過程中一直強調的觀點。楚博見清晰地記得“我們老師常說,技術就是一張白紙,一捅就破。”現今,杜前洲的筆記本電腦裡存放着14.9G的大賽相關資料,同時還有一疊厚約5cm的擺放整齊的紙質資料。這次參賽體驗,讓團隊四人都意識到了自學能力與自學意識的重要性。


為了弄清主圖各房間的溫濕度要求、人員變化規律和室内空氣品質,2016年1月11起,該團隊在華中大主圖書館開展了為期五天的調研,發放了107份網絡問卷和100份現場問卷。


杜前洲印象最深的是,為了摸清圖書館人數變化規律,記錄下整點時圖書館内的人數,他和隊員“傻帽兒”似地從早上九點到晚上九點,一直站在電梯口、大門口數人數,路過的人都會停下來好奇地打量他們一眼。


而去湖北省博物館實地考察時,内部的暖通設備詳情并不能對他們開放。于是,他們隻得在偌大的博物館裡自己尋找一些“蛛絲馬迹”,悄悄用手機拍下帶回。兩次細緻調研收集到的信息最後被整理成了二十面報告,成為大賽設計方案的重要參考。


渡艱


一年的“拉鋸戰”,難免有“頂不住”的時刻。楚博見坦承,“快要畢業時,大概五月份左右,當時我特别沒有信心,感覺自己負責的任務并不太難,但做出的結果卻一塌糊塗,整個狀态都不太好。”周鵬也吐槽經常要熬夜改圖,甚至“答辯前幾天還在熬夜改圖,那種滋味,幾乎再也不想體驗了。


杜前洲也記得“周鵬畫風管圖的時候天天熬夜。有時開會的時候,他說‘你們先讨論吧,我實在受不了了,要先睡一會。’”作為隊長,他既感動于隊員們的拼勁兒,也理解隊員的疲态,“整個比賽太漫長,不需要每時每刻都繃緊神經。”


2016年3月28日,四人又在宿舍進行了半天的負荷計算。當“芬爺”随口提了句“下午我們去騎車吧!”,有環東湖騎車經曆的杜前洲馬上臨時借車達成了此行,“現在回頭看來,這為我們枯燥的設計過程增添了樂趣,也對我們隊員的磨合和情感交流起了推動作用。”


這段經曆讓杜前洲體悟到,隊長的職責是掌握方向并當好“潤滑劑”——了解隊員的狀态與能力,并幫助他們發揮潛能。“他們三個成績都比我好,剛開始很有壓力。所以,我要堅持下去,要把團隊引導好。”至2016年大四畢業,保研外校的隊員們極力懇求宿管,容他們在校多住幾日以完成最後的設計時,這份感動讓他更有了拼搏與堅持的動力。


三位成員對隊長的評價也都很高:“他特别負責,也特别照顧我們的感受”;“很有擔當,安排工作很有層次感,會很積極查閱資料給大家,時間進度安排都會很有前瞻性”。


本科同學龔文馳則評價四人都性格陽光,“周鵬臨場的學習能力很強,務實,做事很讓人放心;楚博見是那種特别勤奮努力的類型;汪祖芬比較能活躍團隊氣氛,很能感染周圍的人;杜前洲有想法,行動力極強,也比較能帶動身邊的人。”


一年多來,除了學術上的争論,團隊裡基本沒有出現任何矛盾。汪祖芬對此感觸頗深:“一個好的團隊合作氛圍會讓你完全融入其中,遇到困難你不會覺得無助,時刻都覺得自己還有隊友,有很強大的後盾。”


功成


2016年7月31日,團隊提交了作品并成功入圍前六強。雖從59支隊伍中脫穎而出,但前輪成績不甚理想。


現場答辯準備時,隊員們已遠在哈爾濱,由于前期團隊隊員是分工自學并完成相關設計任務的,于是,杜前洲請遠在哈爾濱的隊員們列出了各自設計領域中的疑難問題,并連熬了五天,做出了六十多頁PPT。


在正式的答辯前,指導老師王勁柏,王飛飛,以及系主任幫杜前洲進行了兩次模拟答辯。“三位導師作觀衆,第一次比預計的20分鐘超出一倍,但他們都認真聽完,并給出很多專家級意見。”


為了不漏失導師們的每一個點評,杜前洲用手機将整個模拟過程錄了音。回到研究生辦公室後,他先将3~4個小時的錄音發給了遠方的隊友,然後自己逐字逐句地聽,并對照PPT一一改正。第二次答辯時,PPT縮減至了40頁,老師們也相當驚訝,“我提的所有意見你都注意到并修改了!很佩服你啊!”


實際上,老師們的付出亦是杜前洲十分感念的。在他保存的資料中,有教師王飛飛在模拟答辯時用紅筆書寫的詳細筆記,既包括專業性的問題,也有時間和語速控制上的建議。“去之前,飛飛老師就一頁一頁(PPT)地為我提過意見。在去無錫的火車上,又一頁一頁地為我調整PPT。”


答辯前一天,杜前洲和王飛飛到達了無錫的酒店,其他三位隊員則于答辯前兩天就已到達。


當晚,杜前洲仍在繼續熟悉答辯PPT和說明書的各個部分,思考評委可能會提的問題,并在隊員和老師面前又進行了兩次模拟答辯。最後,賽前的緊張在站上台的那一刻煙消雲散,評委的提問也與三位導師模拟時的提問相差無幾。


宣布獲獎名次時,第一名是最後一被宣布的。捕捉到的照片顯示,帶隊老師王飛飛和四位學生均面色緊張,凝神屏息。


聽到“6774澳门永利”的那一瞬,一路走來的艱辛突然全部浮現,縱情碰杯和酒飲下,“大家都覺得很幸運,很感動。”


如今,獎杯已從美國捧回,一切都畫上了句号。“在大學的尾巴,我圓了參加比賽的願望。”汪祖芬常常憶起最初,“有些夢做着,做着,就真了!最開始的時候,老師說拿一等獎帶你們去美國玩,那時候覺得就是開個玩笑而已。但是,堅持到最後,一步一步走下來,好像又是這麼的水到渠成。”



主頁大圖設計:朱欣欣 李大川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