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延榮課題組參加中日青少年科技交流計劃
—與日本理化學研究所中村課題組進行學術交流
一、 前期申請工作
從最初獲得消息開始申請此項交流計劃,到申請成功共曆時半年。期間課題組老師及成員為了能夠得到批準,不斷與中村課題組成員及日方相關人員聯系具體事宜,最終獲得了此次前往理化學研究所中村課題組進行為期10天交流活動的機會。
二、 櫻花計劃
1. 出發&到達
課題組于北京時間2017年11月29日9:15于武漢天河國際機場乘機飛往日本,經3個小時的飛行,到達日本成田國際機場,在張老師的帶領以及中村教授課題組成員的熱心幫助之下,于東京時間17:30到達了和光市理化學研究所,并辦理入住。


從武漢市到理研的所在地和光市,直線距離2400公裡,當飛機到達東京上空的時候,我們驚歎于日本空氣之通透,城市規劃之規整,自然環境之優美,作為“環境人”,我們意識到了中日兩國在環境上的差别,認識到我們肩上所負擔的責任,也激起我們“環境人”回國後大幹一番的豪情壯志。
2. 櫻花計劃day 1& day 2
第一天上午,在理化學研究所的董老師帶領下,我們參觀了理化學研究所的展覽館,董老師向我們介紹了理化學研究所從建立開始,到如今的整個發展曆程,對各個時期的成果進行了較為詳盡的闡述,其中還包括6次諾貝爾獎的獲得。日本理研最為重大的研究成就之一是113号元素鉨的發現,理研用30号元素鋅和83号元素铋相互碰撞,産生核聚變,經過50萬億碰撞後才産生了113号元素,這讓我們意識到科研之路既要注重創新,也要學會堅持。
下午以及第二天,我們和中村教授課題組的部分成員就目前的研究成果進行了展示,并就實驗方面的疑惑以及後續将進行的實驗内容進行了讨論,對之後是否能展開項目的合作進行了初步的商讨。

在交流過程中,我們成功地将我們的研究内容、進展表達了出來,展示出我們“華科人”的風采。我們課題組主要研究方向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生物炭,一個是光催化方向。這與中村教授課題組的研究方向都有比較密切的關系,在交流過程中,我們互相學習和探讨,希望能夠從對方的研究中得到新的靈感,對我們的研究工作産生啟發。
3. 櫻花計劃day 3
第三天,光催化組一行5人在導師張延榮的帶領下趕赴東京理科大學參加國際光催化會議。在會議上,我們聆聽了東京理科大學校長藤島昭教授以及其他與會教授就目前工作進行的簡要闡述。
在之後的闆報展示環節,我們與很多研究者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值得一提的是,闆報展示環節讓我們領略到學術交流的重要性,自己的文章,或者是自己的論點需要向外表達才能讓其産生真正的價值,敝帚自珍無益于自身的科研工作,多和别人交流才能有機會産生思想的火花。另一方面我們也意識到,交流時的表達方式、表達技巧也同樣重要,江雷老師有關于萬物負陰抱陽的論點,我們均深以為然,值得我們學習,并融入我們的科研之中。
4. 櫻花計劃day 4
第四天我們參觀了位于東京都台東區上野公園的國立科學博物館。國立科學博物館是日本最大的自然科學博物館。博物館中展廳設生物的進化、哺乳類的進化、日本的動植物、礦物地質、人類以及科學技術發展史等專題。

相比于國内的科學博物館,日本的科學博物館更具專業性和科普性。館内展列的史前化石、現代衛星,細節上均絲毫畢現,動植物标本也栩栩如生,體現了日方整個國民的敬業心以及匠心。
5. 櫻花計劃day 5& day 7
這三天,我們在中村教授課題組的協助下,參觀實驗室,并進行了部分的實驗工作。作為日本乃至世界上最頂尖的科研院所,理研的實驗條件确實優渥,主要體現在大型精密儀器的配置以及實驗裝置的專業化模塊化方面。我們這三天主要學習使用的大型儀器是原位拉曼。不同于國内許多實驗裝置需要自己搭建,理研自身購置了許多專業的試驗用器件、配件。例如,我們觀察到中村課題組有許多T型或者是十字型electrolytic cell配件,将他們按照不同的方式組合可組合成不同的多電極體系,并可應用于不同的實驗場合,cells也配有專業的密封配件,氣相實驗也具有了可靠的密封保證。


通過三天的緊張實驗,我們可謂收獲頗豐,得到了大量原位數據,對當前的實驗進展以及此後的實驗計劃大有裨益,另一方面,我們也注意到指導我們實驗的師兄具有極其紮實的專業知識,有些他們提的問題,我們尚不能及時給出答複,這體現出我們在專業能力上與頂尖科研機構研究人員确實存有差距,還需更加努力地學習以提高專業水平。
6. 櫻花計劃day 8
作為此次櫻花計劃的最後一天,我們向中村教授課題組的成員進行了彙報。内容包括之前7天的學習交流内容及收獲。同時部分課題組成員就實驗得到的實驗結果進行簡單的展示,并進行了讨論,以便進行下一步的工作。

這一次的交流較第一天較為輕松,除了分享實驗數據,我們也分享了對日本的感受。相較于中國,我們在日本最大的感受就是日本的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俱佳。日本的農村精心規劃,且遵循可持續發展。在城市中,地面也沒有垃圾,甚至不見灰塵。日本的社會環境總結起來可用“高素質”來形容,這一點也是我們需要大力學習的。
7. 回程
課題組于東京時間2017年12月8日下午6點40從日本成田國際機場乘機回國,并于北京時間12月8日晚上10點50抵達武漢。
三、 總結與緻謝
十天的赴日交流将會是我們畢生難忘的旅程,通過這次交流,我們對日本的科學研究以及日本的社會、文化有了深刻的了解,同時以尺寸己,我們對自身的實力、位置也有了更深的認識,接下來我們需要做的便是取長補短,進一步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以及科研實力。
在此,我們必須感謝中村教授的熱情接待以及提供的無私幫助,感謝師兄的專業指導,最重要的是,我們也要感謝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JST)及其資助的櫻花計劃提供的機會能讓我們擁有這樣一個愉快且充滿收獲的赴日之旅。
感謝導師張延榮教授,在研究和生活方面給予的全方位指導和幫助!